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留学,然而获得理想的海外院校录取通知书只是第一步,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对孩子及其家庭仍然极具考验。出国前的准备和到了国外得到的有效支持,是确保孩子留学期间顺利完成学业的两个重要因素。
孩子出国留学不等于父母出钱、孩子出国这么简单。家长给孩子出钱,只是满足了最基本的要求。孩子在国外需要学习、生活、交友,将来很有可能在国外发展,这些都非常考验孩子。如果想应付过关或者弄虚作假,肯定是行不通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将来家长和孩子都会很痛苦。
真正的出国留学,应该是先过语言关,能够入乡随俗,潜力能够获得发掘,并能够快速成长。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留学才是真正的留学。否则,就算人到了国外,心却从未到达彼岸,而这样的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此,留学成功不等于成功留学。
孩子留学期间学习遇到困难,家长如何给予精准帮助
“懂得给孩子减压,寻找困难产生的原因,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孩子能够出国留学,家长肯定非常高兴,可是高兴之余会发现孩子在海外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影响到孩子顺利毕业。其实,孩子到了国外,本身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此,家长首先不应该给孩子太多压力,而是应该懂得给孩子减压。
那么,如何减压?
首先,家长应该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以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家长尤其要把分数看淡一点,并把孩子的优点凸显出来。
其次,给孩子松绑和减压之后,家长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或者困难产生的原因。寻找原因时,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时间管理是否科学。现在很多出国留学的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可能没有经验。同时,家长可以从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并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及适应情况等。有的孩子学习依赖性比较强,老师和家长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而在国外,经常都是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或者做计划。
寻找问题的原因,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比较小,初来乍到,遇到问题比较着急,不知道找原因、想办法,很有可能受到打击,进而坚持不住甚至打退堂鼓。
再其次,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家长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新知识或者新事物,有时候孩子知道得更多。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充当无所不能的“万能型家长”,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比较依赖家长。只有孩子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是成熟的开始。
研究发现,当家长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问题的时候,孩子就真的有办法、有能力。而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孩子就可能没有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先表现出慌乱、紧张、着急,甚至绝望,孩子走出困境的难度就会加大。
在我的儿子出国前,我给他打了预防针——“妈妈除了出钱,其他事情都要你自己搞定。”其实,当时我不知道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但我首先把这个话说了出去,让孩子有一个思想准备。后来孩子在国外遇到问题,都是靠自己解决。
因此,有的时候,家长需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多吃苦、多努力、多迎接挑战。当然,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真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让孩子充满自信。
总之,孩子在国外的时候,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会一切顺利,或者孩子走了,家长就万事大吉;也不要认为孩子锻炼一下就好了,家长可以不管他,由他们自己成长。同时,家长在关心孩子的时候,也要讲究智慧和策略,因为有些家长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问得太多,管得也太多,让孩子不胜其烦。
孩子与寄宿家庭相处困难,家长如何策略性引导
“帮助孩子分析并出谋划策,鼓励孩子学习沟通技能,必要时换环境或者陪读”
孩子在寄宿家庭出现相处困难,是很正常的。然而,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能够积极面对,很有可能柳暗花明。但如果孩子消极等待或者被动面对问题,情况会变得更糟。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分析并出谋划策,或者做好思想工作。
一般来说,孩子跟寄宿家庭相处困难,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寄宿家庭成员相处困难。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时候孩子会遇到特别难相处的人。此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缺乏沟通技能或者不会跟人打交道很正常,因为现在出国的孩子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但孩子需要认识到自己沟通技巧的缺失,然后努力学习并成长。然而,如果实在相处困难,家长可以考虑换寄宿家庭。换寄宿家庭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人跟人相处是讲究缘分的,说不定跟这家人没有缘分,所以要寻找更有缘分的家庭。”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在语言、文化等方面跟寄宿家庭有所不同而引发的相处不和谐。家长要告诉孩子,彼此相处有一个适应期。如果适应一段时间后情况好转了,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适应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行,孩子就应该考虑换一个环境。在适应期问题上,有的孩子适应时间长,有的孩子短,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有耐心。
有的时候,如果问题非常严重,就需要家长陪读或者探望孩子。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国外读高中,他学习很积极,成绩也很好。但很快他变得有一些自闭,后来发展到晚上必须喝酒才能睡着。这个时候,他的父母采取了陪读的办法,半年之后,孩子恢复了正常。
不过,如果可能的话,家长尽量让孩子住到学校的宿舍里。住在学校里,能够跟周围的同学打交道,而不是与某一个具体的家庭打交道。当然,这适合读大学的孩子,因为如果读高中和初中,一般都会住在寄宿家庭里。孩子跟同龄人打交道,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国外环境中去。
在日常交流中,如何发现孩子背后的潜在需求
“养成良好的亲子交流和沟通习惯,掌握交流时间和方法,取得孩子信任”
如果有心,家长很容易发现,孩子在国外喜欢报喜不报忧。有一些孩子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需求,因为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尊心。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很重要的需求,但是孩子不提前跟家长说,父母应该怎么去了解和发现?
对此,家长在送孩子出国之前,要有良好的亲子交流和沟通习惯。如果在孩子出国之前这种交流和沟通不是很顺畅,那么孩子出国之后,家长想重新建立渠道或者找到这种感觉,应该说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弥补。
这时,就涉及家长的交流技巧了,即跟孩子交流一定要掌握时间和方法。在孩子高兴时,家长可以多问他们的情况,比如学习得怎么样,交了什么朋友,生活得怎么样,从而巧妙地渗透。如果孩子不愿意谈一个话题时,家长就不要逼问了。
总而言之,家长要想办法取得孩子的信任。之后,家长才能够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潜在需求,才能够顺利地帮助他们。其实,最可怕的是孩子不跟家长说真话。如此,会给孩子之后的留学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因此,家长在孩子留学期间,要掌握好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把握好分寸。
经验发现,孩子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比较愿意跟家长沟通。例如,过年和过节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有时间并且会想家。如果在孩子学习很忙的时候或者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家长去跟孩子交流和沟通,显然不太合适。
其实,还有一些小窍门能够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真实状况或潜在需要。例如,孩子特别愿意谈自己的学习,那么说明孩子的学习比较顺利。如果孩子跟家长不停地抱怨,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或者说对哪个老师不满意,这已经间接地告诉家长,他的生活或学习遇到麻烦了。
(来源:网络 作者:陈采霞)